介绍非线性系统分析的两种经典方法:描述函数法和相平面法。
引入
线性系统:叠加性、齐次性。
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经典工具主要有描述函数法和相平面法,但他们都没法用于设计。而且这主要是过去没法仿真用的分析方法,现在已经淘汰了。
非线性特点
分类
连续非线性
主要指非常系数微分方程。
不连续非线性
注意:这里的不连续指的是输入信号-输出信号之间的不连续,而非输入值-输出值之间的不连续。
种类繁多。举例:
特点
- 频率-幅值相关性
- 跳跃谐振:频谱不连续,随频率单调上升/下降会出现类似滞环的情况
- 自持震荡(极限环)
- 定义:去除外力后,仍存在固定频率和振幅的自持震荡。
- 稳定极限环/不稳定极限环。注意这个稳定和Ляпуно́в稳定性不是一个东西,它只是在说该极限环是否能长期维持下去。只要有极限环,当然就不Ляпуно́в稳定。
- 分谐波震荡(输入输出频率变化)
- Ляпуно́в稳定性依赖于初始条件。因此不能说某个非线性系统整体是Ляпуно́в稳定的,只能讨论某个状态上的Ляпуно́в稳定性
- 分叉:平衡点的性质和数量和参数相关
- 混沌:输入的微小变化引起输出的巨大变化
工具
- 局部线性化
- 描述函数法
- 相平面法
- Ляпуно́в第二方法
- 计算机仿真
描述函数法
使用条件
- 非线性环节可以从线性系统中分离出来,且不能过于复杂。(这主要是出于可行性的考虑)
- 线性部分具有低通滤波效应,或者说线性部分主要通过低频成分,或者说线性部分是低通滤波器。
于是,我们将输入定为某频率、幅值的正弦波,用输出的同频率基波分量近似代替输出,则形式上可以确定“传递函数”为。
该函数就称为描述函数。它在线性系统频谱分析的框架下近似描述了非线性特性。但需要注意描述函数可以是输入振幅X的函数。
这里讨论的非线性环节其实都是有明确输入-输出关系的非线性函数,和时间无关。因此描述函数并不是的函数。
求描述函数
根据非线性环节特性,加输入求输出波形,然后考察其基波分量幅值和相移。
当非线性特性奇对称时,相移为0。
考试不直接计算传递函数,要用到时直接给出。
典型描述函数的负倒数特性
死区、饱和
- 由于输入输出特性奇对称,因此是实数
- 的取值范围都是自能引发非线性效应开始到正无穷
- 死区和饱和的负倒数特性都占据的是自到的实轴(就是二者斜的部分的斜率)。只是随着增大,负倒数特性方向不同。
- 对求导易得:饱和向左、死区向右
继电器
-
设继电器的正负值为,则
-
据此得负倒数特性为负实轴,方向向左
滞环
- 在继电器的基础上有相移(注意:滞环的每一条曲线都是继电器的平移,因此会有这种结果)
- ,其中指每条曲线相对继电器的移动量,或者说是横轴交点和原点的距离(即前面图中的)。
- 取值也是从能引起非线性效应的地方开始取,即
- 用欧拉公式展开可知虚部是常数。据此得负倒数特性如下所示
间隙
(重点)死区+继电器
- 奇对称,描述函数是实数
- 从开始算
- 因此负倒数特性占据到的一段实轴,且先从负无穷到,再从该点返回。
描述函数的合成
串联不能相乘,并联可以相加。
基于描述函数的分析
Ляпуно́в稳定性
-
直接使用Nyquist准则,单位负反馈下闭环特征方程可以等价地改写为,因此直接把“绕-1旋转……”改成“绕旋转……”即可。
-
当然,随变化而变化,当当前的使得系统不稳定时,就会继续增大。因此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应该看最终停留的位置处的稳定性。
简化:通常假设这里的线性环节是最小相位系统,即有开环不稳定极点数=0.则稳定性就看**能否把包在内部**:
注意:考试很可能考非最小相位系统。
其中“临界稳定”就是自持震荡(注意:稳定和不稳定的自持振荡都叫自持震荡,即使不稳定的自持震荡没法“自持”)。
自持振荡
- 线性部分的Nyquist曲线和非线性部分的负倒数特性曲线交点是自持震荡,交点位置决定了震荡频率和振幅
- 直接分实、虚部求解闭环特征方程即可得到这两个值。注意利用一些几何条件(如交点在实轴上)
- 自持震荡稳定性:假定震荡幅值有微小扰动,观察工作点是否能回到交点上。
- 在上述“简化”假设中,负倒数曲线向左稳定,向右不稳定
- 能实际存在的只有稳定自持震荡
注意:分析自持振荡时可以假设输入为0,有时可以用这个来确定“原系统”的传递函数(见pptP65,这里解出的是整体,最后还要把本身解出来)
- 总体流程:
- 求描述函数
- 定负倒数特性作图
- 画对象的Nyquist图
- 看交点、稳定性等
相平面法
两个相变量(其中一个是另一个关于时间的导数)构成平面,每个初值定一个轨迹,一组轨迹形成相平面图。
- 普通点:沿轨迹运动方向唯一,即非奇点。
- 奇点:均为0,没法得到方向,即不动点。
- 孤立奇点:邻域中没有其他奇点。
- 还是有必要写出斜率的通式,方便后续分析。
性质
- 运动方向:上半平面向右,下半平面向左
- 交横轴处总和横轴垂直()
- 奇点总是在横轴上()
绘制相轨迹
-
解析法:硬算
注意公式
警告 极限环不依赖于初值,而是总是从任意初值收敛到这个自持振荡处!因此“中心点”不是极限环。
-
图解法
- 等倾线法:解切向相同点组成的曲线。
- 先把用上面的公式消去,并固定,于是变成一个代数方程;
- 然后解出,这就是斜率对应的等倾线方程。
- 一堆等倾线就给出了轨迹的方向场,有方向场就能近似画出相轨迹
- Delta法(不考):不用线段而是用小椭圆弧链接。只用确定小椭圆弧的圆心在哪儿,半径当然就是连线。
- 等倾线法:解切向相同点组成的曲线。
-
更好的办法:对奇点分类,然后画草图
-
更更好的办法::计算机仿真
奇点分类
- 针对二阶系统
- 先求出奇点(即的点)
- 然后求奇点处的,根据其特征值对奇点分类
复根 | 实根 | 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Re<0 | Re=0 | Re>0 | 均负 | 均正 | 一正一负 |
稳定焦点 | 中心点 | 不稳定焦点 | 稳定节点 | 不稳定节点 | 鞍点 |
- 节点:汇集的两条线的斜率看两个特征根,原点附近时靠近绝对值小的特征根对应的渐近线
极限环
和初始条件无关且封闭的相平面上的曲线。
重点 PPTp101
不要用书上过于复杂的做法,原点是奇点时去掉高次项可能直接得到特征方程,不是原点时就要平移到原点上。
分片线性系统
一种线性系统切换带来的非线性系统。适合用相平面。
(更复杂的非线性相平面方法就不好弄了)
-
先考虑二阶线性系统(即没有切换)的相平面法
-
将闭环传递函数化为时域的微分方程
-
还需要知道输入信号的具体形式
-
初值:用物理分析或初值定理(注意初值定理的适用条件)
- 当某个值不满足初值定理条件,则可以看看相关变量中是否有可求初值的,然后间接解出。
- 举例:下图中若E的初值没法求,可以通过R、C的初值间接得到。
-
求极点:一、二阶导为0消去,剩下的解方程即可
-
特征方程可能已经有了,不一定每次都求矩阵。注意坐标变换把极点移到原点方便。
-
于是即可绘制相平面、相轨迹
-
没有奇点就画等倾线等(用老办法),可能需要分类讨论参数
-
-
分片线性:切换时变方程即可(多半不考)
- 实奇点、虚奇点:奇点是/否在对应分片中。
- 滞环处理:正好按照纵坐标()来划分区域
- 不管原系统多复杂,使用的变量通常都选择误差。这样相曲线可以反映静差、超调等时域特征。
- 注意区别画相轨迹和画某点出发的相轨迹
-
极限环(多半不考)
- 常出现的情况:稳定虚奇点+不稳定实奇点,或两个不稳定区域相邻。
- 从相平面图里直接可以看出振幅的几何意义(到x轴投影中绝对值最大的点)
- 具体算振幅、周期:解微分方程(可以借助L变换,随意设一个环上的点为t=0时刻,然后解超越方程)
- 比描述函数法准